这篇文章我在华中师范大学的第一年,也是在武汉的第五年写下的牡丹亭组诗合集,其分为四首,秋、冬、春、夏。断断续续的从十月初写到十月底,我才写成这首小诗。有人说,一首作品,写完了,它就死了。因此我为这首小诗感到遗憾。这里的是第一首,写作时间主要发生在2017年的9月到10月,武汉的秋实在是短暂。这里的英译诗歌是我从必应翻译的,和中文含义有出入,更偏向乐观一些,大概是英文不能在如此长短的句子里表现出中文的情感之故。
十月秋思 · 围城
2017/10
桂花撞秋凉,落萍染腮黄。
皓月笛声晚,清风夜留香。
对酒人易醉,孤影梦难狂。
北冥有鲲鹏,扶摇问庄郎。
南湖秋夜
2017/10
桂花撞秋凉,落萍染腮黄。
皓月笛声晚,清风夜留香。
对酒人易醉,孤影梦难眠。
北冥有鲲鹏,扶摇上青天。
The Autumn Night at South Lake
ChangChing Ma 2017/10
Sweet-scented Osmanthus hit autumn, small courtyard is wandering.
Bright Moonlight under the flute sound bleak, the breeze stays fragrant at night.
The wine is easy to intoxicate, lonely shadow difficultt sleep when time late.
There’s a Kunpeng in the south, he spread his wings and blew the wind.
Powered by Bing Translater.
写作缘起
九月底有一次我从南湖食堂偶然路过,桂花开的正浓,刚下过的雨混合着泥土的味道,质朴,味淡,让人忍不住驻足停留一探究竟。桂花成串的开,花蕊常常躲在浓密的叶子里,常常未见其“花”,先闻其香,因此我倒是为这偶然的发现而感到惊喜。
当时我写下了第一句,也就是“桂花撞秋凉”。半个月后,每天我从那里路过,见它慢慢谢了,心情便逐渐不悦。十月十七号周二这天晚上,在晚上的《知觉与注意 》课后,我写下了倒数第二句,“聒禅梦长夏,一鲲鹏,尽南风”。十月二十四号周二的下午,在上完《社会心理》后,我跑到田家炳七楼的露台上看月亮,大地被夜色笼罩,天空呈现出城市特有的蓝粉色。那天的月亮贼弯,很亮,非常可爱。我往楼下望去,郁郁葱葱全是梧桐,在这幽暗的丛林里,每每会听见断断续续的笛声,我木然听了许久,在这天我写下了“皓月笛声晚,清风夜留香。对酒人易醉,孤影梦难眠”这两句,把第四句改成了“北冥有鲲鹏,扶摇上南天”。在十月二十六号这天,我把第一句的后半部分改了下,也就是这句“落萍染腮黄”,同时把第三句的“眠”改成了“狂”。第四句的的“上南天”改成了“问庄郎”。题目从“南湖秋夜”改成了“十月秋思”。
在十月中旬之前,这首诗的写作基调还是比较乐观的,无外乎是天冷了,夜晚了,作者对现实有所期望,但踌躇不得志,触景生情,因此醉酒,在梦中一任逍遥。而在十月下旬,这首诗歌更多的掺杂了一种矛盾的心情,天依旧冷,夜依旧晚,落叶依旧枯黄,笛声依旧催人泪,但是桂花的香气还在夜的氤氲中香气留存,皓月还在照耀大地,这种美景更反衬了现实环境的无情。作者在现实中饮酒易醉,但是在梦中也难以达成心愿,因此“梦难狂”。正是对这种戏剧化的冲突的情感的无奈,因此作者才写下这首诗。梦寻庄子这一事件暗示了作者认为这种价值冲突的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
PS. 相比较之下,我个人更喜欢英文版的这几句诗,可能是隔了文字,情意看不太真切的缘故。王尔德说,当一个艺术家试图或者真的看清楚这世界的真实面目,他也就不是艺术家了,我虽然没有成为艺术家的期望,但这首诗无疑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是一个拐点。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困境是因为自己抓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感到痛苦的时候,他自身就失去了戏剧性以及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原材料。不过,在这个年代,还会有谁能够再轻易的为一首普普通通的诗歌而感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