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平衡木。利益的冲突,观念的根深蒂固,革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可考的记载中,人们曾经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口头的传授和亲身的经历、记载在媒体上的经验和实践,其中包括书籍、电视甚至电影。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被传播,人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使用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当面交流,传统信件,电话,论坛,电子邮件等。
这里有两个大类群,知识的需求者和知识库本身,连接彼此的,正是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从学习的本身价值所在来看,各种教育的方式,其本质,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MOOC,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自2012年以来在全球流行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近代的 MOOCs 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学习连接主义的思潮[1]。MOOC没有完全既定的定义,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2]:
1.开放共享:MOOC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要求学费。
2.可扩张性: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于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但MOOC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而言来设计的。
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资源提供者,是教育体系中的大学所有者,而大学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就是让学生为自己所得到的学分自掏腰包。华盛顿大学负责人曾经说,通过MOOC来获取学分,这对大学里就读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我们并不会承认那些你即便是花了50$从Coursera上购买的结业证书。
MOOC分为基于交流分享的cMOOC、基于行为主义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xMOOC以及提供职业建议的vMOOC。一般意义上的MOOC,大部分指的是人文学科使用较多的cMOOC和信息、自然科学使用广泛的xMOOC。针对大部分人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这一理念,以Coursera平台为例:组织者提供了教授教学的课程影片,文本资料以及创建了讨论区,诱导学生通过作业互评和同伴交流的方式进行考核以便获取结业证书。
引用Coursera官方的一段介绍[3]:
Coursera是一家在线教育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开放课程平台提供者,它与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和机构合作,免费提供任何人都可学习的在线课程。和一般的公开课不同,这些课程有固定的开课和结课时间,需要学生定期上交作业和完成考试。而完成了整门课程,学生可以拿到一张国际证书,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
Coursera不再只是国际视频公开课式的内容传播,它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在Coursera上,大多数课程都是定期开课,有作业和考试,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线交流,它强调完整的在线教学过程。
从四月份开始,我参加了Coursera上数门课程,包括台湾大学的《史记一》,《秦始皇》课程,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人文经典导读》课程,感触颇多。
首先要正确认识MOOC,它不是一个仅仅提供优秀教授教学影片的公开下载站,不是像国内的网易公开课。在动机上,他们有本质的区别:网易公开课所侧重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优秀大学课堂上教师们所传授的内容,表现在资源丰富,杂乱无章。
从大多数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实际调查中看,其二者区别主要在这几方面:
1.网易公开课,点开网址,播放视频,结束。
2.Coursera上给定时间点让你预习,比如《中国人文经典导读》课程,每周公开课程视频前,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站通知的方式,提供课前需要做的预习:
在网站的左侧的选项卡中,还有关于课程大纲,教学安排和考核要求,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和批改别人作业的,将不能毕业。部分课程还要求课程讨论区中发言次数和内容将作为平时成绩。课程结束之后,系统会自动关闭网站链接,只有等待到下一次课程开始才或许可学习。
以我自己举例:
1.参与课程:课前准备和听取讲解
在《导读》课上,我尽量把精力放在作品而不仅仅是导读上,所以在课程视频公布前一周,我会去图书馆找相应的资料,比如《野草》,《呐喊》,先看一遍。听过讲解之后,再回过头来认真的体悟作者。如果有兴趣,还会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在《英雄本色》介绍项羽,我读了《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在《江河岁月》中讲解苏东坡,我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由点及面,往往可以牵扯出来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课堂上自己发现的问题,在完成论文中遇到的困难。
2.讨论和互评
由于教育场所的改变,不能适用于当面的传统交流和答疑,Coursera提供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讨论和同伴互评作业[4]。事实表明,这是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解决方案。
互评的意义所在,我认为是发现和了解更多人的态度和看法,激励自己,寻找不足,就像拥有考试作为结业要求的课程比单纯没有任何非学习者的激励的课程达到更为成功的教学目标。
就我实际情况而言,论坛里少不了的话题永远有:大陆的网连不上,简体字和繁体字的论战,毛泽东并不算是英雄等等,但是翻开网易的公开课帖子,各种谢谢以及讲的真好充斥版面。窃认为当一个人失去言论自由的时候,当一个人想要为自己的论点辩论而寻找资料和证据的时候,却总找不到刚刚自己发的帖子,这是谁的悲哀?!
MOOC是一整套的学习系统,学习的是课程,而不是讲座或者视频,它更像把学校搬到网络上,你也许并不会为这样的方便感到高兴,可以逃课,但是还有作业,可以不听讲,但是会挂科。对大多数人而言,对现实的模仿是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案,或许你压根是找找乐子,但是这毕竟是学习,甚至是比学校通识课程更加艰难的学习。据调查,本科生在Coursera平台上完全完成一门课程的人数仅仅占到6%,就意味着94%的人中途放弃。
网络平台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及时更新功能,近日,网易公开课联手Coursera,提供了更加本土化的课程学习体验,相比于网易公开课的其他课程来说,Coursera这种具有激励的,基于xMOOC学习理念的方式,可能给学习者带来更大的收益。
诚然,学习这件事情并不仅仅在于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期望。确定你想要的结果,在网络学习可以带来的更有用的东西。
网络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如果善于利用的话。但是,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来说,科技的因素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使用手机背单词的少有成功,使用iPad记笔记的难免要打会游戏。工具,如果功能不专一,就会分心,降低效率,而科技的趋势,正好是让功能更加集中,选择更加多样。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不小心就可能割破手指,甚至有生命危险。
1.场景。认真思考学习课程究竟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提升,考虑时间价值和时间的边际成本。在Coursera上,课程被分割为1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以便应对不同场景下的学习者。
如果正在读大学的你这个学期需要参加《线性代数》考试,那么我认为,国内的网易公开课视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并不需要特别的激励,花更多的时间参加一门完整的课程,而仅仅是获得相同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类似于Coursera机构,他们面向的是开始一门全新课程的学生。
2.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繁杂的操作和过多的失败会降低学习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语言,是否需要翻墙,时间成本。
3.时间。在参加一门Coursera课程前,首先要确保的是有相应的时间,来完全的完成课程。从课程的WIKI中可以看到教学计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和规划自己在课程上应该使用的时间,其中包括:除去自己不感兴趣和不重要的项目,时间规划要考虑相应的课程要求,比如是否有预习和作业,是否计算和同伴讨论的时间。
关于学习,我们有一个私人的动机,Coursera上那些开设课程的教授们所希望达到效果或者说是课程所希望学习者再完成课程之后所达到的要求,这是另一个动机。MOOC和平常的学习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有区别,那可能是:
1.把更好的老师框在电脑屏幕里
2.增加了与世界各地优秀的同学之间的可能交流机会
而凡是顺利通过课程的,也都达到了双方的目的,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避免学生走错路,走弯路,并且大规模的进行教育,达到相应的课程目的。
从古至今,但凡长生不老之术没有发现,任何突兀的,不适合历史发展的产物都被遗弃。历史的进展是缓慢的,因为这样的改变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大家都是历史的主人,学习也一样,我仍然没有找到灵丹妙药,比如《100本一生必读图书》,《100部一生必看电影》,至今我也没有搞懂这是为什么。
如果有人寄希望于类似于网易的模式可以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有人寄希望于网络教学可以取代传统课堂,或许,那是真正的勇士,但更多的,我认为那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或者是白日梦者。
MOOC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要素,但这还远远不足以成为独立门户的必要条件,正如各种改革派人士,虽然在进步,但是影响平衡木带来的,灾难永远比自己的利益多。是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场革命能够掀起广泛的影响力,不在于它本身的理论是否正确,比如中国共产党,而在于是否符合了时代大多数受众的利益需求。诚然,MOOC之于Coursera仅仅是一个网络的课堂,它照搬了传统教学很多东西,但是,正是一步一步的改变,才奠定了革命的大范围普适和长久影响力。很庆幸的看到,这并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计划,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看似影响不大,实际非比寻常,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是一群认真的人认真做的一件事情。
鱼儿离开了水,可能会死;藻类植物离开了水,却进化出了更为高级的被子植物,而这一过程,发生在数以千年计的时间段里。
MOOC仅仅是传统课程的一次试水,虽然在表面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毕竟资金来源和知识来源以及各国政府,各级教育机构,上亿的学生之间的不同需求,是不容易调和的。
慕课时代来临了,带来了资本的进入,edx式微,Coursera崛起,前途并不十分明朗。以我之见,不论是盈利还是非盈利教育机构,他们都再向传统教育方式靠齐,尽可能降低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成本和学习方式迁移成本,这一点,是对大多数学习者有益的。
知识库,永远是纸质媒介占优,起码在50年左右的今天。学习者,连接的并不是老师,而是知识。获取知识从来不是仅仅依靠老师的传授,尤其在当下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缺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帮助我们找到核心知识的引路人,而这一过程,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难道科技的进步会让学习方式产生多大的变化?整天面对着电脑,笑,喜怒哀乐,哭?社会是人与人的交流所在,单纯的虚拟产品永远无法拟合这种真实的感情。Kindle做的越来越像纸质书,而在电子屏幕下阅读,已经式微。因为那种方式,代表着它的特质,快,多,以浏览为主。而并不完善的,Kindle,系统卡的要死,慢,有电子墨水残留,还是很多人用它,因为那种感觉,纸质书的感觉,其实,就是纸质书那种安心的,可以认真学习的感觉。
强扭的瓜不甜,诚然,如果你找到一个好吃的,请不要拿来“能近取譬”,个例,不表。
慕课时代来临极大程度依靠电子化的设备,而进化出适合大多数人学习的电子设备,才可能真正的取代纸质图书作为承载知识的另一容器,而那必将成为历史的大变革。就现在的情况看,对大多数学习者而言,MOOC时代的来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知识的获取不需要努力,而这伴随的结果就是快餐消费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有危机的地方就有机遇,学习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优秀的课程,新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
在技术并不成熟的今天,我认为,学生的精力还应该主要放在传统模式的学习上,MOOC中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资源,可以作为参考。如果需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从古至今,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图书馆借书,自己学习,MOOC所带来的,是不断提醒着你需要努力,向那个方向努力,就像一把锥子,时时悬在心头。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捷径,即使科技发展如此。
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讲,MOOC时代来临带来如下挑战:
1.更加浮躁
2.更加浪费时间,在莫须有的痛苦课程中,还不如欢乐的打游戏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这就是需要的改变:
1.考虑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2.规划好时间,保持兴趣
以上,但愿每个人都能珍惜好的教育资源,并且不选择这样那样的方式去浪费,青春易逝,岁月不等人。其实,所有的努力都是挣扎,苦苦的支撑这个似人非人的世界[5]。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6]
但是,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门,只要有一只脚进来,它就再也关不住了。面对看得见的灵魂,自我放弃却不是最好的救赎,在莫须中看见希望,在希望中看见虚空[7]。
最重要的,保持平衡。
[1] 参见Wikipedia:MOOC
[2] 参见Wikipedia: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3] 参见 网站:coursera.org
[4] 引用自演讲Daphne Koller: What we’re learning from online education(TED)
[5] 引用自 鲁迅《野草》
[6] 引用自 Petofi Sandor (1823—1849) 《Hope》
[7] 引用自 鲁迅《呐喊》自序